让我们一起爱米兰
站内搜搜:
移动设备
请扫描二维码
或访问
m.milan100.com
您所在的位置 -> 米兰百分百 -> 军事 -> 喀秋莎与抗美援朝

喀秋莎与抗美援朝

点击数:554 发表时间:2015-11-13 21:30:18 作者: 来源链接:
分享到:
分享到微信

        点击图片或使用键盘← →翻页

       喀秋莎是前苏联研发的一种多管火箭炮。

       火箭炮首战告捷,沉重地打击了侵略者的嚣张气焰。后来,在激烈的斯大林格勒大会战中,苏军曾使用M-30式火箭炮,大量摧毁了德军阵地,破坏武器装备,杀伤有生力量,并给德军精神上以沉重打击。从此M-30式火箭炮大显身手,在反法西斯战场上大放异彩。由于极端保密,连炮兵连的人员都不知道火箭炮的正式名称。他们见炮架上有一个K字(共产国际工厂的第一个字母),便爱称其为“喀秋莎”。这个名字后来不胫而走,几乎成为红军战士对火箭炮的标准称呼。

       火箭炮厉害的是对暴露目标的快速杀伤,躲战壕里肯定能避免大多数破片损伤,不过表面阵地的装备肯定都完蛋了 ,为什么要提到快速呢,最主要原因就是火箭炮瞬间投送能力远超身管火炮,以BM-13为例,其132mm弹重42.5千克,有16个发射轨,总计能在十几秒内投送全部弹药,而德国一个标准150榴弹炮兵营,共有18门火炮使用的sFH18型榴弹炮能以4/Mins的射速发射43.5千克高爆榴弹[因为炮弹壁更厚,所以喀秋莎的装药比炮弹更多],也就是说在短时间之内,1门喀秋莎就能发挥出相当于对面一个营的火炮威力,而且是突然出现的,如果是遭到持续炮击你肯定会躲起来,但是突然出现一个营的炮击火力向你开火,你肯定躲不开,在这次东乌克兰冲突里面,乌克兰政府军的好几次大量损失都是在野地驻扎的时候遭到火箭子母弹覆盖式打击,全军覆没都是常有的事[具体你可以搜一下东乌的战争图片,地都被烧糊了],另外大家其实对范佛里特弹药量本身有个认知失误,当时美军炮兵9天消耗36万发,平均每门350发,分摊开来,当时美军集中的火炮有114门,考虑到前部炮兵火力发射密度更高,估算美军有250-300门重型火炮,然而这些火力里很多都是105mm口径的M2A1榴弹炮,发射 14.98公斤的高爆榴弹,这种弹药投送量在志愿军要塞级的坑道工事面前往往很难发挥作用,真正对志愿军造成的杀伤的往往是美军进攻表面阵地时的炮火打击,然而所有人都忽视了一点[用来支援上甘岭战役的火炮也不断增加,与入朝初期比起来,已是今非昔比。战役发展到第三阶段,志愿军参战重火炮(山炮、野炮、榴弹炮、火箭炮)由66门增加到133门,加上60炮以上轻火炮381门,共计541门。在3公里的防御正面,每公里平均172门,这个密度已经相当大了,却也不到敌人的1/3],也就是说实际上,志愿军这边也有相当多的炮兵再予以还击,美军打不下上甘岭,志愿军的炮兵也发挥了很主要的原因,美军多次对上甘岭的进攻都被志愿军的炮兵打回去了,甚至在山下集结的时候就遭到覆盖打击损失惨重,所以范佛里特弹药量本身就是美军后勤优势下对于困局的蛮力破解,指望利用后勤优势压死志愿军,结果最后依然没能实现突破,反而损失惨重。

0
很 好
0
一 般
0
差 劲
热门新闻
相关文章
上一篇: 钢七连在西非马里执行维和任务
下一篇: 我国第一代超音速战机歼6退出空军编制
评论区
匿名

返回首页 | 收藏本页 | 回到顶部
Copyright 2010. 米兰百分百 Powered By Bridge.
京ICP备1505055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