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我们一起爱米兰
站内搜搜:
移动设备
请扫描二维码
或访问
m.milan100.com
您所在的位置 -> 米兰百分百 -> 历史 -> 山河动作者张瑞德分析国军战斗力

山河动作者张瑞德分析国军战斗力

点击数:2551 发表时间:2016-01-07 08:56:33 作者: 来源链接:
分享到:
分享到微信
抗战时国军打杂多打仗少?

抗战时的国民党军队彩色照片。

都说抗战时期国民党军队战力差、比不上日军,但你如何证明?台湾中国文化大学历史系教授张瑞德近期在大陆出版的《山河动——抗战》,就做了这项具体而微的研究。

在张瑞德看来,国民党军队的战斗力差与体制密不可分。具体的体制包含人事制度(升迁调补、奖励惩戒、待遇福利等)、军事训练、将领素养、部队协同、中央与地方军队的关系、蒋介石的“指挥”力等。他认为,国民党军队无法实施系统训练,将领缺乏现代战争认识,部队之间又因中央和地方派系斗争军心不整,上下级“手令”指挥盛行,蒋介石只是居于拼凑而成的军队之上,做了领袖。这样看起来是“乌合之众”的国民党军队,能够与现代化的日军作战相扛8年之久,实属不易,其中,“坚忍”的民族精神发挥了巨大作用,当然还有“关系”的激励、金钱的刺激。

张瑞德教授获得博士学位后,曾在国民党军队中服过役,在引用军事史料时,当有理解之便利与同情,读者可于书中体会。近期,腾讯文化记者邮件采访了张瑞德教授,以下是全文:



抗战时国军打杂多打仗少?

抗战时国军训练图。

士兵 | 有的官兵平日忙于打杂,甚至走私做生意,无法实施有系统的训练

腾讯文化:《山河动》的书名,是否别有寓意?

张瑞德:抗战时期的国军士兵虽然体力孱弱、武器落后、物资缺乏(有些部队一个排只有一条毛巾可以使用),工资低廉(根据1943年美国驻华军事武官的估计,一个中国的二等兵每月工资仅合0.075美元,上将则为10美元),但是士气高昂,气盖山河,即使是对蒋介石不友善的史迪威、马歇尔,对此也是赞誉有佳,故本书取名为《山河动》。

腾讯文化:抗战时长期担任战区司令长官的张发奎晚年回忆:“我感觉敌人能攻占任何他们想要的目标;倘若他们没有占领某地,那是因为他们不想要。在整个抗战期间我思路一贯都是这样。一切都是时间问题。”国军士兵的战斗力有这么差吗?

张瑞德:一个国家士兵战力的培养,有其各项先决条件,例如国民教育的普及、兵役制度的健全、后勤补给制度的完善等。但是抗战期间的国军,不但本身尚未“现代化”,就是以上条件,也无一存在于当时的中国社会。官兵平日忙于领粮、搬物、打柴,甚至走私做生意,每星期竟难得有三天的训练,一个连中往往有二分之一或三分之一的人力,经常在打杂;士兵文盲普遍,体格孱弱、逃兵风气普遍,无法实施有系统的训练。国军部队中也有少数射击技能良好,如关麟征的五十二军,射击成绩一般均为百分之六十至七十。五十二军后来由东北撤至台湾,在刘玉章的领导下,在射击方面仍为台湾最优秀的一个军。在地方部队中,广西部队及部份西北军的部队即十分出色,临沂、台儿庄、徐州各战役表现优异,即使是装备简陋的一些地方部队,有些也有不错的表现,可见战斗力不一定完全取决于武器装备,训练及指挥官的能力、士气等因素也很重要。



抗战时国军打杂多打仗少?

抗战前蒋介石与庐山军官团合影。

将领 | 一些陆大出身的国军将领,基层历练不足,少年得志,骄纵自满

腾讯文化:你在书中提到,国军的陆军大学最重战术教育,他们与日本军官相比,战术素养如何?

张瑞德:国民革命军自成立以后,由于连年作战,升迁容易,常是一战一升官,减少了历练的机会。战前德国顾问对国军此种快速升迁的方式即引以为忧,曾多次向蒋介石陈述,认为一个军人如未经历练中、下级军官多年,必不能于短期内具备高级指挥官的经验。根据一项统计,1944年国军一般高级将领,年龄多半在50岁以下,有些军长、师长的年龄甚至只有三、四十岁,而当时日军一般将领的年龄,则大多在50岁以上。陆大所学者,以师战术为主,对大军作战的指挥作业磨练较少,对军事作战之外的政治作战、经济作战、心理作战,更无暇研究。陆大出身的国军将领,不仅基层历练不足,加上少年得志,自然容易产生骄纵自满,不求进步的毛病。因此连国军将领也认为日本高级将领虽然缺乏出色的战略家,但是在基本战术、战略原则上,大致均能一丝不乱,绝少发生重大错误,令人生敬生畏。

腾讯文化:你说地方军队将领或行伍出身的国军将官,对现代战争的性质缺乏认识,具体体现在哪?

张瑞德:地方部队将领或行伍出身的国军将领,对现代战争的性质缺乏认识,主要表现于以下几方面:第一,近代战争由于兵器进步,火力猛烈,为了减少损伤,队伍不得不采疏散队形。抗战期间,中央军已多能采疏散队形运动,但是部份地方部队仍用传统方式训练士兵,如台儿庄之役时,南方卢汉的部队即仍采用集中队形,伤亡甚大;西北马鸿逵、马步芳的部队,直至抗战后期,仍未采用疏散队形。第二,对于新式武器的特质不了解,以致未能充分发挥其威力。例如国军因不懂得火网的构成方式,以致只能将一挺机枪当作一支步枪使用;将机枪和步枪放置于一处,而不知设于左右两侧,或山头遮蔽处。至于日军,一连人只有九挺机关枪,二、三个掷弹筒,但是只要占据了一个据点,马上形成了火网,因此一挺机关枪可当十支步枪使用。第三,至于对步砲协同、陆空协同运用的认识,当然更是谈不到了。



抗战时国军打杂多打仗少?

蒋介石视察国军。

军制 | 战场上指挥施令,除了民族大义就只有官兵情感,关系取代制度

腾讯文化:你说关于各种军队人事的升迁、奖惩,国军自有一套制度,可惜均被“关系”(学缘、地域、班底、派系等)插手,导致运转不灵。“关系”如何具体地影响国军战力?

腾讯文化:抗战时期,国军部队的工资微薄,营养不良,升迁管道不顺畅,各种人事制度均无法发挥功能,而在战场上能指挥施令,所依靠的,除了民族大义,就只有官兵情感。在这种情况下,只能以“关系”取代制度。因此蒋介石除了要以手令取代制式命令、自兼中央军校及各分校的校长,以及各种训练团队的团长,对于团长以上人员的任命,也需经他亲自召见圈定。在这种的组织文化下,各主管自然希望任用和他自己有关系的人,才好做事;在奖惩时,也自然会偏袒自己人。至于那些没有关系的部属和同事,则要设法培养情感和信任。有了情感和信任,才好做事,才能团结。无怪乎所有教导国军官兵如何带兵的书籍和文章,大多建议干部多在团体中营造家庭的气氛,广施恩惠、受过让功。相反的,如果一个部队中成员之间的人际关系网络遭到破坏,则其战力将立即受到影响,如孙连仲即认为地方部队每经改编,半年内均无法恢复原有的战力。

又如汤恩伯在抗战期间能够驰骋南北打硬战,乃是靠他亲自督练的基本部队,可以指挥自如。战后全国部队整编,汤的基本部队被削弱,在临沂战役、京沪保卫战中与共军作战,所指挥的都是临时抽调合并的部队,因此没有打过一次胜仗,抗战英名,付诸流水。如果此一人际关系网络中的中心人物发生变动,对于战力的影响更大。

如北伐完成后,国民第三军军长徐永昌被任命为绥远省政府主席,他以主席是一文职,不愿带兵前去,拟将所部交出,藉此树立“军民分治”的风气,不料竟遭全军干部一致反对,后经徐再三向大家剖析,事情才告平息。相反的,抗战时期日军的高级干部,则均能照常举行定期调动,并常在各战场抽调部队,予以合并后,即和国军作战,我相信即使换了一个外籍指挥官(如史迪威),仍能指挥自如,战力不减。

腾讯文化:蒋介石对国军体制上、战力上的缺陷心知肚明。国军体制的弊端最终没有在抗战时期解决或改善,他是“不能”还是“不为”?

张瑞德:裁减人员及编制,并用节约下来的经费来增加官兵待遇、提升战斗力,是为一般国家整军方案的基本内容。史迪威在蒋介石的支持下,在印度兰伽根据此一整军方式训练中国军队,并采用美式的训练方式、管理制度及后勤补给,确实使国军战力大幅提升。不过根据齐锡生教授近年所着《剑拔弩张的盟友:太平洋战争期间的中美军事合作关系(1941-1945)》一书的分析,此项改革乃是在地方实力派军人所看不到也无法管辖的印度进行,若将此项成功的经验推广至中国内地的其他部队,必然会引起各地方军系的抵制,造成严重的动荡不安。因此蒋介石对于军事改革,并非不作,而是无力去作。



抗战时国军打杂多打仗少?

蒋介石与韩福渠。

领导 | 蒋介石不是独裁者,只是一支拼凑而成之军队的领袖

腾讯文化:抗战时期,川军刘湘、滇军龙云、晋军阎锡山并不完全听命于蒋介石,后者如何搞定他们?

张瑞德:除了民族大义外,蒋介石对地方军系所表现出来的开诚布公与以身作则,都使得地方部队至少在表面上听命于中央,维持形式上的团结,一致抗战。蒋介石于抗战爆发后,对于过去曾反抗中央的各军系领袖,均给予重任,如李宗仁、閰锡山、冯玉祥、程潜等,皆派充战区司令长官,毫无歧视;对于愿意出兵抗战的地方部队,也予以各种完整的支援,如逾格批准其经费。在蒋介石此种开诚布公的立场下,各地方部队因此也都能泯除畛域,与中央军并肩作战,战斗力或容有差异,但是每多能服从中央指挥。在以身作则方面,抗战爆发之前,国军中有配备德制武器的一流作战部队八万人,淞沪一役,中央精锐部队即已耗损超过五分之三,蒋介石保存实力不积极抗战,只派地方部队上战场作砲灰的流言,因此不攻自破。1938年,蒋介石将作战不力,擅自撤退的将领李服膺、韩复榘处以极刑,地方将领也才会无话可说。

腾讯文化:抗战进入胶着阶段,蒋介石利用各种手段是地方军阀的军队中央化,抗战后,收到了怎样的成效?

张瑞德:地方部队的中央化,自然是军队国家化过程中的重要阶段。经历抗战后,中央军逐渐遍布全国,连一向封闭的广西、云南、西康、山西、新疆各省,也都被打开了门户。在数量上,抗战爆发时,国军部队中为地方军系所掌握者,约占二分之一强,到抗战结束时,国军部队中,地方军系只占四分之一左右,显示地方军系中央化的成效。

腾讯文化:黄仁宇说蒋介石动员一个农业社会来打一场现代战争。具体到军制,国军是一支什么性质的军队?

张瑞德:直至抗战前夕,国民政府所能实际控制的资源,实在是十分有限,一年的预算约为12亿元,仅相当于美国一个中型企业或是二流大学的规模;在军事上,至抗战时仍有东北军、西北军、桂系、粤系、晋系,四川的刘湘、刘文辉、杨森、云南的龙云、卢汉,以及西北马家等地方势力的存在。因此抗战后期来华的魏德迈即认为中国从来不是如同西方所了解的“族国”(nation)那样的政治实体,而蒋介石也绝不是个独裁者,而只是一支拼凑而成之军队的领袖。因此,因此他也只能采用感情的激励和金钱上的的策动等传统方式,对地方军系妥协,和现代化的日军作战。

抗战时国军打杂多打仗少?

台湾中国文化大学历史系教授张瑞德。图:重庆日报。

抗战时国军打杂多打仗少?



0
很 好
0
一 般
0
差 劲
热门新闻
相关文章
上一篇: 蒋介石至今未下葬的原因
下一篇: 郑成功贴身侍卫 竟是黑人洋枪队
评论区
匿名

返回首页 | 收藏本页 | 回到顶部
Copyright 2010. 米兰百分百 Powered By Bridge.
京ICP备1505055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