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我们一起爱米兰
站内搜搜:
移动设备
请扫描二维码
或访问
m.milan100.com
您所在的位置 -> 米兰百分百 -> 历史 -> 孙中山国父之名怎麽来 比肩华盛顿拿破仑

孙中山国父之名怎麽来 比肩华盛顿拿破仑

点击数:823 发表时间:2016-02-25 23:14:09 作者: 来源链接:
分享到:
分享到微信

国父

在孙中山的公祭会场上的国父輓联(图/国史馆)


民进党立委高志鹏在日前提议要取消悬挂国父遗像引发争议,还引发孙中山为何是国父的提问,而泛绿名嘴锺年晃在自己的脸书上拿出民国二十九年国民政府的决议,声称「孙逸仙成为国父只是党意,并非民意」,但事实却不是如此简单。

有些否定孙中山的革命地位有几个原因,第一种说法:「孙中山参与过革命的次数很少,几乎每一次的革命他都不在中国,怎麽可以说是国父?」其次的说法:「孙中山只担任很短时间的临时大总统,之后的正式大总统就让给袁世凯了,在清帝退位的诏书上也没有提到孙中山,怎麽可以说是国父?」还有一种说法:「国父之名是蒋中正凭著北伐之后国民党执政的力量,强迫大家尊敬孙中山的。」这些说法有其道理吗?孙中山真的不该称为中华民国国父吗?

孙中山是个非典型革命家

孙中山的确与其他外国的开国领袖很不同,大多数的开国领袖必须身先事卒的与起义军一起奋战,比如美国的华盛顿,他带领北美的大陆军与英国作战。而成立法兰西第一帝国的拿破崙,更是最杰出的名将。但是孙中山很少直接参与战斗,严格意义上,他只参与了第六次的镇南关起义,至于其他起义的时候,大多数是在国外演讲、募资、寻找愿意参与革命的同伴。

这是因为孙中山的个性所致,在当时的人们就认为孙中山更像是个政治家、思想家,而不是革命家。但是正是他这样子的思想家气质,使得愈来愈多的中国知识份子认同他的革命理念,所以武昌起义成功以后,即便他并不在中国,但是在推举临时大总统时,孙中山得到近乎全票的通过,少掉的一票是给了黄兴。在与袁世凯进行南北议和时,孙中山展现了不求大位的胸怀,在历史也著实罕见,因此,即使孙中山在日后失去权力,国民党二次革命失败,但是孙中山在民间依然具有极高的声望,特别在日后,由于北洋军阀内部的倾轧,政局的混乱,使得当时的中国人怀念起孙中山。因此在第二次直奉战争结束后,皖系领袖段祺瑞邀请孙中山北上共商国事,这是孙中山人生的最后旅程,却也是孙中山民间声望的顶点。

各界尊称孙中山为国父


国父

河南军人樊锺秀所赠的花圈上书「国父」二字(图/国史馆)


孙中山北上之路很曲折,他是搭船绕道日本再前往北京,在日本停留其间,于神户高等女校,演讲「大亚洲主义」,在这场演讲中,孙中山特别强调,「希望日本能成为亚洲的王道的干城,而不是霸道的鹰犬」,呼吁日本应该对亚洲各国「济弱扶倾」,而不要把亚洲视为侵略的对象。但是我们知道,孙中山的苦口婆心,并没有被听进去。

当孙中山来到北京时,长时间的舟车劳顿伤害了健康,因此在拜访完段祺瑞和张作霖之后,就几乎都卧病在床,没有什麽机会向民众公开谈话。虽然如此,中国的北方在看厌了军阀人物的争权夺利,与相互攻伐后,对于这样一位功成不居、无私让位的传奇人物就愈益崇敬。北方的媒体天天都有孙中山的相关消息,他的其人和其事,当然也包括他的政治理念。这时候的孙中山,不再只是南方的地方人物,而是全国的政治家,特别是他主张召开国民会议,更是令北方民众感到耳目一新。


国父

在孙中山逝世之初就有报纸上以「国父」尊称(图/国史馆)


到了孙中山在3月12日过逝之时,几乎全中国的民众同感悲恸,在3月24日的公祭会场,有数十万民众自发地参与弔祭,会场布满了各界致意的輓联和学生与群众追思歌咏的布幡,别忘了当时的北方,仍由北洋政府所控制,在这种情况下,北方群众愿意追思一位南方领袖是相当感人的,也可见孙中山的政治思想感动了北方。

早在孙中山逝世之初,就有报刊将孙与美国国父华盛顿相比拟,最早在报刊上称孙中山为「国父」,是卢绍稷在孙中山逝世当日所撰写的〈东西两国父〉一文,文中说:「孙先生为三民主义而斗。四十年如一日,几死者十馀次,其精神毅力、功绩,较之华(盛顿)氏有过之而无不及,理所当然应为国父」。3月31日在《国民日报》要闻与《民国日报》社论中皆已尊称「国父」。


《永不放弃-孙中山北上与逝世》纪录片(国史馆)


不一样的新「视」角

号召粉丝

而在公祭会场上,河南军人樊书锺秀,上头大书 「国父」二字尤其引人嘱目,此后继续出现其他尊称孙中山先生为国父的輓词,这是对他创建民国功业的肯定,此外,北京大学台湾学生会,致送一幅文字悲切的輓联:「三百万台湾刚醒之同胞,微先生何人领导?四十年祖国未竟事业,捨我辈其谁分担?」孙中山的政治理念为台湾的民权运动做了重要的影响,包括罗福星、蒋渭水、林祖密等人,或投身反日运动,或加入中国革命,因此即使日本官方查禁,全台各地依然追悼孙中山的活动。

孙中山的国父之名,是来自他高尚的名声,是他政治理想的散布,因此成为中华民国的共识,甚至台湾也有参与,国父之名当之无愧。

0
很 好
0
一 般
0
差 劲
热门新闻
相关文章
上一篇: 中国将士抗日宣言,看完后眼睛严重进沙
下一篇: 郑成功贴身侍卫 竟是黑人洋枪队
评论区
匿名

返回首页 | 收藏本页 | 回到顶部
Copyright 2010. 米兰百分百 Powered By Bridge.
京ICP备1505055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