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我们一起爱米兰
站内搜搜:
移动设备
请扫描二维码
或访问
m.milan100.com
您所在的位置 -> 米兰百分百 -> 历史 -> 最悲壮抗战:德械88师死守雨花台 绝没丢中国人脸

最悲壮抗战:德械88师死守雨花台 绝没丢中国人脸

点击数:3172 发表时间:2016-06-13 13:29:01 作者:萨沙 来源链接:
分享到:
分享到微信

作者:萨沙

首先需要破除一个错误的观点,南京并非没有抵抗就被日军占领,也并非是国军占优势,却被劣势的日军击败。

相反,在南京城下,国军进行了惨烈绝伦的英勇抵抗,短短几日内造成日军7000多人的伤亡。国军付出的伤亡,自然也更加惨重。整个南京保卫战中,国军殉国11名现役将军,加上牺牲后追授的,一共牺牲17名少将以上军官,堪称惨烈。

军衔最高的为萧山令中将,时任南京市长,宪兵司令部副司令兼代理首都警察厅厅长。

另外,南京保卫战中,且不谈武器装备和战斗力的区别,国军守军为8万多人,并非之前官方宣传的15万人,而进攻日军高达8个师团24万之众,最后直接打到南京的日军,也有5个师团和众多配属部队高达18万之众,并非宣传的5万之众。

南京保卫战完全是在敌我力量悬殊下,进行的殊死决战。保卫南京的国军部队决不投降,都激战到下达撤退令的最后一刻。

-------------------日军为攻打南京,调用了几乎全部重武器,这种野炮都算是小家伙。日军在上海伤亡太重,战斗力有所减弱,松井石根特别命令日军坦克部队需要作为支持进攻南京的箭头。南京一线调动了多达300辆的日军坦克装甲车,整个华中派遣军的装甲力量全部调到南京。

南京保卫战从12月3日开始,12月7日进入全线激战,到12月12日奉命撤退之前,整整9天时间内,国军以绝对劣势对抗数倍于己的日军,并没有什么失误,反而打了不少可歌可泣的仗,让日军进展缓慢。

至于12月12日下令撤退以后出现的严重问题,导致3万国军或者战死于突围的路上,或者被日军俘虏后屠杀,也并不是绝国军官兵的问题,而是唐生智的指挥失误。

南京保卫战,国军部队为7个军的番号,共14个师及配属单位,表面上看起来似乎兵力也不少。这14个师满员的话确实有20万之众,此时各部多刚从淞沪会战战场上退下来,无一不是伤亡过半,总兵力只有8万多人。孙元良的德械88师在上海就经过4次大规模补充新兵,退到南京时候也仅剩7000多人,其中2000多人是新兵。

所谓德械师是国民政府利用从德国的军购,组建起来的几个所谓轻型德械步兵师,是中央军中最精锐的部队,武器装备优于普通中央军。本来德械师并不是用来作战,而是作为样板部队、种子部队组建,作为未来80个德械师的基干部队。但因为淞沪会战、南京保卫战吃紧,蒋介石无兵可用,被迫将这些种子部队投入一线。为此,德国顾问多次和蒋介石争吵、抗议。

至于重武器上,整个南京的8万国军仅有炮兵第8团1营、炮10团1营、轻战车第三连。各种火炮一共只有十多门,还有德式1型轻型坦克十辆。这种坦克装甲薄弱,火力薄弱,仅有机枪,没有火炮,在德军中主要作为侦查使用。相比起来,日军则强大太多。

日军参战总兵力高达8个师团24万人,用于一线主攻南京外围阵地的是5个师团又1个旅团,独立2个野战重炮旅团另3个野战重炮,攻城重炮兵联队,7个攻城重炮兵大队,1个重型臼炮大队,1个重炮中队,16个高射炮队和3个后备山炮队,21个独立汽车队及其他支援部队,总兵力18万。武器上配有240毫米榴弹炮,150毫米加农炮等重炮在内的大炮高射炮超过700门,速射炮、步兵炮、迫击炮等超过2000门以及300辆坦克装甲车。

从12月3日开始,日军攻入南京外围的句容、丹阳、镇江县城,两军开始了南京保卫战的外围作战。

开战之处,孙元良88师在南京城东郊江宁县防守。

在南京外围激战开始,日军包围圈已经基本形成,而蒋介石居然仍然还在南京。

12月4日,蒋介石亲自去富贵山、尧化门、仙鹤桥、孝陵卫等地视察防务,给守军打气。

守军普遍疲惫不堪,士气也不像淞沪会战时候那么强。蒋介石告知他们近期滇军将会赶到,作为南京的支援部队。

这不过是蒋鼓舞士气的手段,滇军总兵力不过3万多人,战斗力也是国军中比较弱的,怎么可能击破20多万日军的围攻呢?

3日两军接触,进行小规模的战斗。刚到4日,日军主力就纷纷杀到,战斗立即升级。打到12月6日,日军攻占安徽宣城、江苏句容、镇江。除马鞍山、芜湖尚未占领外,镇江、句容、汤山、淳化、秣陵关都被日军控制。日军已经形成对南京城南边的包围态势。

镇江炮台死守和长江流域的水雷密布,日本海军一时无法突破镇江水域西进,南京城北面的长江一线的包围还没有形成。但12月8日日军已经从江阴北渡长江,沿着长江北岸向南京北面的浦口进军,看来北面的包围圈也逐步形成了。预计最迟12月13日左右,日军就可以封锁长江。

南京情况已经非常危急,四面包围圈更是已经形成。

在这种情况下,蒋介石本人才在12月7日晨5时乘美龄号专机离开南京,飞赴武汉统帅部。

日军飞机一天几次飞往南京轰炸,此时撤退是非常危险的?

为什么拖到这个时候才走,除了蒋介石用行动告知部下自己不怕死以外,更有一种不愿离开首都的心理。

他在日记中写道:对上对下,对生对死,对艰难缔造之首都实不忍一日舍弃,依依之心不胜言矣!

他在7日凌晨5点,乘着天刚亮,日机轰炸之前,乘坐专机离开南京。

万一遭遇日军战斗机伏击,恐怕整个抗战历史就要改写了。

蒋的贴身卫兵则在城破之前12月11日才勉强北渡长江,离开南京这座危城。

在蒋介石离开南京的同时,日军基本攻破了南京外围阵地。

经过外围的5日的激战,敌我力量悬殊,加之国军兵力太少,不足以面面俱到,国军外围阵地多处被日军攻破。唐生智下令各部放弃外围阵地,火速向最后一线的城防阵地撤退。

按照一般军事角度来看,南京就已经无法守住。南京城防阵地无险可守,条件还不如南京外围,而日军进攻部队又远远强于防守的国军。

用刘斐的观点来说,此时就应该果断放弃防御,乘着日军包围圈还不严密,果断突围出去就是了。

唐生智并没有这么做,战斗刚打了5天,在他看来尚且可以守一段时间。

12月8日至9日,国军各部退到城防工事。

而日军进攻主力已经到位,担任攻击南京城的敌第6、第114、第9、第3、第16师团,于12月8日到达攻击位置。各师团的炮兵部队已进入了阵地;300辆坦克和装甲车部队已集中到待机地域,并选定了攻击路线。

孙元良88师奉命固守中华门外的雨花台防线,这是日军最主要主攻的两个方向之一,压力很大。

-----------------南京城防就靠这道明代修建的高大城墙了,以及城外雨花台和紫金山两个支点。日军为攻城,使用了无数重武器。

88师血战雨花台

雨花台和中华门是日军进攻南京最主要的一个点,日军集中两个师团主力疯狂攻击雨花台。

萨沙对于雨花台非常熟悉,多说几句。

中华门外唯一的高地就是雨花台,当年是城郊很荒凉的地方,是南京处决死刑犯的刑场。

各种类型的死刑犯,尤其是共产党的犯人都在雨花台被处决。

雨花台中间有个台字,不过把雨花台说成高地是很可笑的。

雨花台只是一个小山岗而已,根本谈不上利于防御的地形。

现在雨花台公园里面最高处只有100米,非常平坦,不存在陡峭地形。如果在古代,骑骡子可以直接冲到山岗上。整个雨花台面积也不大,周长不过3.5公里,走一圈不过1小时。

此处等于无险可守,背后1公里外就是中华门和护城河。一道古代的城墙连100年前手持冷兵器的太平军也挡不住,更不要说抵抗武装到牙齿的日寇。

雨花台必须死守,一旦雨花台失陷,中华门被日军攻占只是几小时内的事情。

雨花的台防御,交给了最有战斗力的孙元良的德械88师。

这个孙元良也就是著名台湾演员秦汉的父亲,李敖最不喜欢的一个人!

接到命令以后,孙元良命令3个旅中的高致嵩264旅,配合炮兵两个连防守雨花台主阵地;另外一个朱赤262旅,防守从雨花台到光华门一线侧翼阵地;这两个旅,总兵力5000多人;另外一个是补充旅约2000多人,基本都是新兵,战斗力太弱,被迫放在中华门内防守。

8日,日军强攻了整整一天,日军谷寿夫第6师团(号称日军最强的师团,南京大屠杀中杀人最多的师团之一)发动对雨花台的总攻,首先使用了一个步兵联队配合炮兵,5000多人。

88师是经受过淞沪血战的王牌部队,他们防守极为顽强,子弹手榴弹像雨点一样砸向日军。一整天日军前后冲锋数次,却毫无进展,丢失大量尸体被迫退了下去。

从9日开始,日军增兵一个联队,以近万大军进攻雨花台阵地。

日军数量是守军一倍有余,日军像蚂蚁一样从四面扑向雨花台,一度攻入264旅朱赤旅长固守的主阵地。

该旅战前就已经集体宣誓:宁做战死鬼、不作亡国奴!

朱赤旅长率领敢死队发动反冲锋,日军进攻部队遭到迎头痛击,一时间被阻拦住。

侧翼的264旅旅长高致嵩,见朱赤的主阵地危急,亲自率领两个主力营侧击日军。

日军没想到国军敢于主动进攻,侧翼一下子被冲乱,狼狈的退了下去。

8日9日这两天,勉强守住了雨花台主阵地,日军丢失上千具尸体,而262旅伤亡也相当惨重,264旅伤亡也不轻。

10日,日军继续增兵,几乎用了整整第6师团的大部,约2万四面围攻雨花台。

第6师团是日军中战斗力最强的部队。

在整个抗战中,第6师团至少可以对付中央军1个集团军。如果是一对一,即便74军也不是它的对手。

那么,现在为什么攻打国军区区2个旅,要用整个第6师团兵力?

因为日军师团长谷寿夫知道,只要雨花台被攻陷,南京城就等于被攻陷。

日军重武器已经到达一线,当日他们使用重炮和飞机反复轰炸炮击,接着步兵以大队为单位冲锋。

战斗中,日军炮弹把几平方公里的雨花台几乎整个翻了一遍。原本树荫密布的雨花台的树木被炸翻一大半,到处都是炸起的浮土。

两军激战整整一天,雨花台小山岗上的阵地基本全部被炸毁,炸出来的浮土陷到守军的脚踝。

88师官兵有死无退,很多阵地打到最后一个人,仍然顽强射击,面对冲锋的日军投掷手榴弹。

经过3日强攻,日军居然没有能够前进一步,反而在雨花台伤亡了2000多人,中日两军官兵尸体布满了雨花台。

11日,日军再次增兵,同时组织一批坦克发动集团冲锋。雨花台地形太低,日军坦克居然一直能够冲到山顶下,才被反坦克战壕阻挡住。

88师没有反坦克炮,只能依靠集束手榴弹,在近距离炸毁日军坦克。

国军守军迫于无奈,将炸倒的树木、大石头,甚至殉国官兵的遗体推起来以阻挡日军坦克。

受伤的国军士兵也坚持战斗,有个小战士双腿被打断,他将手榴弹绑在身上,爬上去炸毁了日军一辆坦克。

262旅有死无退,他们也没有准备活着离开过雨花台。

3天激战后,日军炮火太过于猛烈,雨花台又是个小山包无险可守。88师守军伤亡很大,262旅3000多人,只剩1000人还没有受伤。

侧翼的高致嵩264旅,也全部赶来增援,放弃了部分侧翼阵地,这才勉强守住了阵地。

激战到11日下午,这两个旅一线官兵损失殆尽,连工兵营也全部拿枪投入战斗。

雨花台阵地已经有三处被突破,一部300多日军,甚至从侧面被炸塌的城墙爬入中华门城内。孙元良率领城内的88师2个主力营封堵,经过1个小时的激战最终将这三百人全歼。

知道一部日军冲入城中,城防副司令罗卓英将军亲自赶往中华门前线。据他的副官司令部中校参谋王晏清的回忆,罗卓英一行还没到达中华门,就看见一队日本飞机在中华门一线轰炸,爆炸声音震耳欲聋。

罗卓英他们刚上城墙,日军狙击手立即向他们开火,子弹嗖嗖的擦着他们头皮飞过。

再用望远镜从中华门看过去,雨花台一线到处是爆炸的烟雾,枪炮声密集的无法形容。就在他们看的时候,城下日军坦克的机枪又向他们猛烈射击,罗卓英只得离开城墙垛口。

罗卓英对王晏清他们说:南京是先总理葬身之所,如果不战就放弃是我们的耻辱,我们有何脸面见先总理于地下呢?必须同敌人决一死战。

他又激动的说:人生总有一死,我们死在南京,葬身钟山之下,必为后代所敬仰,还可以教育后人,也值了!

11日,日军师团长谷寿夫经历了几次大喜大悲。他一天连续收到几次已经攻占雨花台的捷报,仅仅几十分钟以后,又接到被国军反攻击退的报告。

谷寿夫非常不满,在他看来,88师明明是被打残的部队,这两个旅总兵力也不过5000人,不过几门迫击炮山炮。

第6师团使用兵力部下2万人,大小火炮近百门,居然打了3天还是攻不下这个小山岗,这让谷寿夫感到不可思议。

---------------这就是所谓的雨花台高地,大家看到的建筑是我党建立的革命烈士纪念馆和纪念碑,它们都是建在雨花台的小山上面的。这些小山就是所谓的高地,大家看看,不过几十米高。朱赤旅长殉国在雨花台的梅岗上,遗憾的是没有任何纪念物。这个所谓的纪念馆中包括中共死于抗战的烈士(新四军,八路军,敌后地下党),没有半个国民党员。朱赤旅长为江西修水人,黄埔三期生,殉国时候年仅33岁,少将旅长。另外一个高致嵩旅长为广西岑溪人,黄埔三期,殉国时候年仅40岁,他也牺牲在雨花台上。下图是依次是朱赤和高致嵩

12日,这是日军进攻的最厉害的一天,88师已经伤亡了三分之二,无力抵抗十倍于己的日军了。

整个上午,日军孤注一掷,洪水一般连续几次攻入雨花台主阵地。262旅和264旅剩余官兵拼死反击,勉强将日军击退。

战至中午,这两个旅仅剩几百人还没有受伤,262旅仅剩100多人没有受伤,基本拼光了,眼见已经守不住了。

日军又在聚集部队,准备进行一次决定性冲锋。

旅长朱赤少将命令还活着的战士们,将剩余所有手榴弹放在阵地前,几百枚手榴弹都用导火索连接着。

日军像洪水一样再次冲锋过来时候,朱赤带领守军等到他们冲锋到几十米内,突然全体拉响手雷,当场炸死数百日军。

日军不知道国军用了什么新式武器,一惊之下,再次退了下去,但88师也山穷水尽了。

在日军随后一次冲锋中,朱赤旅长被一枚日军炮弹炸中了腹部,肠子流了出来。刚烈的朱赤将军居然将肠子用力塞回肚子里,继续指挥作战。由于受伤太重,他很快跌倒昏迷过去。

醒来以后,朱赤旅长命令卫兵立即烧毁机密文件和地图,在他死后立即将他埋葬,不能让日军得到遗体(日军会以此炫耀战绩),随后就壮烈殉国了,年仅33岁。

他殉国的地点,就是现在雨花台第二泉后面的梅岗,一个高仅有30、40米的小山岗。

在朱赤旅长殉国的同时,262旅上校副旅长华品章也在他身边壮烈牺牲。

与此同时,264旅高致嵩旅长手上仅剩500人没有受伤。他率领部队做最后抵抗,面对日军再一次疯狂冲击,该旅官兵还有子弹的猛烈射击,没有子弹的挺起刺刀肉搏,最终全军覆没。高致嵩旅长身中数枪,壮烈殉国。他的524团团长韩宪元上校,也在他附近牺牲(上海四行仓库800勇士那个营的团长)。

整整两个旅完全拼光了,至此雨花台才失陷。

在数倍敌人的围攻下,88师这2个旅整整坚持了4整天之久,歼灭日军近3000人。88师262旅和263旅除2000伤病员奉命后退以外,全部壮烈牺牲。

这2000多轻重伤员和部分护卫士兵,在代理旅长廖龄奇率领下,试图退回中华门内。可是,中华门城门为了防御已经完全堵死。城内又没有云梯和长索,无法让他们进城。88师长孙元良在城墙上看着这2000多子弟兵,随时可能被日军堵住,急的满头大汗。他一再打手势,让他们立即绕城而走,从其他城门进城。这2000多人被迫绕城而走,行军期间还被日军伏击了几次,遭受一定伤亡,最终勉强到达挹江门。

没想到的是,守军宋希濂36师奉命不允许任何人通过挹江门。88师师长孙元良极为恼怒,亲自赶来协调,才放他们通过(因为12日上午各师长已经接到本日将要撤退的命令,宋希濂没有坚决阻止他们,撤走伤员也是应该的)。

孙元良返回中华门继续作战,这2000人利用88师辎重营预留的300艘渔船,最终全部渡过长江。此时已经是下午5点,唐生智已经下达了全军撤退令。

可悲的是,这2000多人中大部分是伤兵,居然就是88师在战后仅剩的一点部队了,也是88师最后一点种子。

这个精锐的德械师全军覆没,3个旅长中2个殉国。

雨花台被攻陷以后,防守中华门的88师还剩下一个旅2000多人。日军疯狂冲击中华门,这个新兵为主的旅,本来是挡不住的。好在中华门城墙极为坚固,厚达十多米,外部全是厚重的砖石,是全中国最坚固的城墙。日军75毫米口径山炮野炮,都轰不破城墙。88师残部以此为阵地,拼死防守,这样坚持了整整一个下午。

到12日下午17点孙元良奉命撤退。他撤走一部伤员和非战斗人员,率领残部继续防守,两军继续沿着城墙对射。战至12日晚,日军不善夜战,没有继续进攻,准备等天亮发动全面总攻,88师剩余的官兵获得宝贵的喘息时间。

天刚刚亮,日军调来100毫米以上口径重炮,密集轰击中华门城墙,最终将其轰塌三处,日本步兵随即涌入。这时候南京已经失陷,四面多处被日军突破,中华门无法守了。

让人惊叹的是,88师剩余官兵的1000战士居然奋力和日军在城北中华门一带巷战(周边有不少民房)。激烈的巷战打了1个小时之久,13日上午,日军才彻底控制中华门,等他们杀到城南的挹江门已经是下午的事情了。

经过日军调查,中华门内死于防御战和巷战的国军遗体就有近1000具。

此举为撤退的国军,赢得了宝贵的12小时时间,至少多撤走了1万人。但88师也成为南京保卫战中,伤亡最大的部队。该师师长孙元良一直在前方硬顶,最终也没能撤出南京,成为唯一一个被困在城中的国军师长。他被迫躲入难民区,侥幸躲过大屠杀,后回到部队。

88师血战雨花台中华门,全师牺牲6000人,3个旅长牺牲2人,6个团长牺牲3人,营长牺牲11人,基本全军覆没。

整个二战历史中,也极少有如此惨烈的防御战。

萨沙自豪的说一句,88师在雨花台的表现,绝对没有丢中国人的脸。

-------------------------最精锐的德械88师在雨花台基本全军覆没,完全玉碎。

这里需要特别说明一些黑孙元良的东西:12月12日下午总撤退令之前,在雨花台的88师两个旅仅剩2000多伤员。因中华门完全堵死,城内有没有云梯和长长索让他们入城,孙元良只能让他们绕城退到挹江门。他们辗转到达挹江门,却又被宋希濂的36师拦住。

宋希濂根据唐生智的命令给予拒绝,88师师长孙元良大怒,亲自从中华门赶到挹江门协调,然后又返回中华门前线。

看清楚,孙元良之所以赶赴挹江门是为了2000伤员的撤退,并不是自己开溜。在协调完2000多伤员撤退后,孙元良自行返回了中华门前线。根据当时的通讯记录,孙元良在12日下午协调完伤员撤退后,约3点在中华门的师部亲自接过电话。这说明他已经返回前线,根本没有逃走。而2000伤员包括指挥的代理旅长廖龄奇,全部利用88师保存的船只于5点撤退完毕。

12日下午5点撤退令下达以后,中华门仍在死守,一直坚持到13日上午中华门三处被轰塌。而剩余的88师官兵,还继续在中华门附近进行巷战,阻挡了日军1个小时之久。事后中华门内88师官兵遗体,就多达1000具(城内的88师只有2000多人)。

而88师剩下的余部不到1000人,最后被迫撤离中华门,一路退到挹江门。此时,日军已经封锁长江,火炮密集轰击南京全城,城中也大乱了。最终,师长孙元良见无法渡江,加之几百部署也都被冲散,被迫回到城中藏入了国际难民区。

有人攻击污蔑孙元良之前协调伤员撤退,是试图逃走,这可谓天大的笑话。孙元良想逃走,完全可以跟2000多伤员一起走,船也是现成的,为什么要返回中华门继续作战的呢?

再说如果孙元良有心想逃,12日下午17点书面撤退令下达之前,上午已经下达了口头撤退令。此时高级军官如果先行撤退,原则上并没有什么问题。诸如桂87师师长王敬久,中午就已经乘船撤走,留下参谋长指挥。如果孙元良想跑,下午完全可以自己偷偷逃走,明明江边就有88师的300多条船,有什么困难呢?

就算之前没走,在12日下午5点正式下达撤退令时,孙元良也可以学桂永清那样,丢下部队逃到江边先撤,留下个副手邱清泉坐镇。实际上,孙元良根本没有这么做。

孙元良恰恰是率部坚守到最后一刻的师长,也是唯一没有成功撤走,最终陷入南京城中的师长!

事实如何,大家一目了然吧!

2
很 好
0
一 般
0
差 劲
热门新闻
相关文章
上一篇: 马雅文明与唐朝同时衰落 为何前者神秘消失?
下一篇: 郑成功贴身侍卫 竟是黑人洋枪队
评论区
匿名

返回首页 | 收藏本页 | 回到顶部
Copyright 2010. 米兰百分百 Powered By Bridge.
京ICP备1505055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