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我们一起爱米兰
站内搜搜:
移动设备
请扫描二维码
或访问
m.milan100.com
您所在的位置 -> 米兰百分百 -> 历史 -> 清朝十万「战斗民族」索伦人曾远拓缅甸抵御外敌

清朝十万「战斗民族」索伦人曾远拓缅甸抵御外敌

点击数:3563 发表时间:2016-07-05 09:25:25 作者: 来源链接:
分享到:
分享到微信

结雅河及河中岛屿(图/维基百科)

结雅河及河中岛屿(图/维基百科)


今天人们会将俄罗斯居住的斯拉夫人称作「战斗民族」,用这个略带戏谑的称呼来描述他们民族的狂野与剽悍。但这些「战斗民族」在清朝初年却在中国的黑龙江流域折戟沉沙,17世纪的俄国人轻而易举的征服了整个西伯利亚,却始终无法彻底征服生活在黑龙江精奇里江(结雅河)流域的索伦人。明末清初生活在黑龙江流域的索伦人,就是现在被当地人成为「三少民族」的鄂温克族,鄂伦春族和达斡尔族等的总称。这三个部族在清代初期被满洲人统称为索伦人。他们共同信奉萨满教,具有相互联姻的近亲关系。


鄂伦春族的萨满(图/维基百科)

鄂伦春族的萨满(图/维基百科)


直到清朝中后期,才将这三个习俗语言略有差异的部族分开称呼,索伦成为了现在鄂温克族的专称。「索伦」是达斡尔人对鄂伦春人的称呼,意为「生活在山林的人」,因鄂温克人英勇善战,所以其周边部族同被称为索伦部。索伦部并非一个具体民族,而是生活在东西伯利亚、外兴安岭、中国东北周边各通古斯系民族的统称,很多索伦人在清朝进入了满洲八旗而成为了满族,其他的索伦人编入布特哈八旗和索伦八旗。

因为这个族群本身就代表著剽悍勇武,骑射绝伦。于是当时的黑龙江北,外兴安岭以南的地区很多部族都愿意别人称呼自己为索伦人。索伦人的好勇善战的威名,并非是其自身吹嘘出来的,而是靠著高超的战斗能力和显赫的战功所获得的。究其原因,主要是受索伦人的生产生活环境影响。索伦人生于塞北极寒之地,为了捕获猎物而年复一年的驰逐于山谷林间,捕貂猎兽。


鄂温克族(图/维基百科)

鄂温克族(图/维基百科)


这种极为艰苦的环境培养了索伦人耐艰苦、耐饥饿、耐驰逐、耐战斗、耐风雪的民族素质,冬天的狂风逼迫他们把自己练得筋骨粗壮,力大无穷。哪怕是独自在野外遇到大型猛兽,往往也会以命相搏。索伦人长期在马背上放牧射猎,不仅骑术高超,而且箭法极淮,矢无虚发。这种神淮的箭术,几乎是索伦人中每名丁壮必备的技能。

在当时索伦人虽然人口很少,但由索伦人编成的军队在清朝的前期乃至中期都是一支令敌人无比胆寒的部队。这个总人口从未超过10万人的族群,从康熙到光绪七朝近二百年的时间裡,被清朝从塞北之地徵调前往二十二省作战,甚至还远征过缅甸和廓尔喀(今尼泊尔),前后被清政府徵发了七十馀次。


郎世宁恭绘满洲八旗狩猎图(图/ablwang)

郎世宁恭绘满洲八旗狩猎图(图/ablwang)


在清朝定鼎中原掌控全国之后,承平日久,满洲八旗战力下降,而早年效忠于清朝的索伦人便成为了清军平定内乱,开疆拓土的重要先锋部队。这支部队与蒙八旗,汉八旗相比,与满人语言相通,习俗相近。因而更易被信任,同时由于这些人居于清朝的「龙兴之地」,这些军队往往会被寄予很高的希望。索伦人在被编入了八旗之后,经常被调拨兵力支援其他战场。少则上百人,多则几千人,应徵参与一些重大战役。诸如平定西北准噶尔部、兵进云南平定三藩之乱、击败阿睦尔撒纳、攻打大小金川、平定大小和卓、平定张格尔叛乱等战斗。这些血战中皆有索伦三部衝锋陷阵,血洒疆场。 乾隆中期,一部分的索伦人,奉命披甲携眷,迁徒伊犁,巡查边界,驻防卡伦。形成了现在索伦人后代的鄂温克鄂伦春达斡尔这三个东北世居民族在新疆的较多分佈。

乾隆皇帝评价索伦兵「实胜绿旗,攻打罗博瓦山,射死敌人尤多,可见满洲索伦之得力」。《啸亭杂录》中也说「国家挞伐四夷,开闢新疆二万于里,南驱缅夷,西剪金川,惟赖索伦轻健之师,风庵电击,耐苦习劳,难樱其锐。」清代官方档案材料中所反映出来的战果功勳,在整个清朝的功劳簿上,索伦人在少数民族中所占的比例也是最多的。这对于一个世代居住在原始密林的半原始民族来说,其创立的功绩是惊人的,在清统一全国,保卫边疆卡伦的战争中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从事冬季打猎的鄂温克族(图/今日头条)

从事冬季打猎的鄂温克族(图/今日头条)


由于清代中期以后火枪的大量推广,原有的索伦马队的战斗力有所削弱,但是这个部族依旧在清末乃至民国时期起著重要的作用。九一八事变后黑龙江发起了举世闻名的江桥抗战。黑河警备司令马占山手下骑兵在嫩江平原上冒著炮火大破日军高波骑兵队,战后马占山总结,其马队手下有大量招募自本地的索伦和达呼尔人,这些人枪法精湛,马术嫺熟,是为数不多的对日具有优势的军种。

纵观近二百年的历史,当年的剽悍的索伦民风早已融入到了东北地区的文化氛围之中。在现当代城市化科技化飞速发展的今天,「三少民族」的民族文化特徵也在现代化的滚滚浪潮之中不断改变,但是勇敢顽强的精神,还在他们的血液当中不断流淌。不屈的精神,还会让他们在面对外辱之时奋起为国而战。

0
很 好
0
一 般
0
差 劲
热门新闻
相关文章
上一篇: 历史上那些大名鼎鼎的古都要塞
下一篇: 郑成功贴身侍卫 竟是黑人洋枪队
评论区
匿名

返回首页 | 收藏本页 | 回到顶部
Copyright 2010. 米兰百分百 Powered By Bridge.
京ICP备1505055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