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我们一起爱米兰
站内搜搜:
移动设备
请扫描二维码
或访问
m.milan100.com
您所在的位置 -> 米兰百分百 -> 三国 -> 庶族火并豪强之夷灭南郑侯魏延三族

庶族火并豪强之夷灭南郑侯魏延三族

点击数:990 发表时间:2015-12-07 18:45:14 作者: 来源链接:
分享到:
分享到微信

魏延

本文依据史料为《裴注三国志》、《后汉书》

士族又称世族,指世代为官的名门望族、世家大族。士族对应庶族的说法,按照对官场的影响程度来说,使用世族更准确。庶族又称寒门,一般认为是中小地主,甚至是自耕农。对于官场前途,出身远比其本人才能高低更重要的官僚制度称为门阀制度。先秦时期的“世官制”将门阀豪强政治的弊端显露无遗,如果说西汉武帝时期推行的察举制、举孝廉将这一弊端有所匡正的话,那么曹魏政权在曹丕时代推行的九品中正制在察举的幌子下,将门阀制发挥到了极致,这种依靠“中正”来评定人才的方法被民谣讽刺为“举秀才,不知书;举孝廉,父别居”,被推举为秀才的人,实际连书都没读过;被推举为孝子的人,却和老爹分开住。世族垄断官场的现象一直贯穿于秦汉、魏晋南北朝,直到隋唐的科举制度兴起,才算“衰落”。世族和庶族在官场上的争斗也是一直贯穿于中国历史的各朝各代,唐朝的李党和牛党之争尤为典型,那么三国中公认最廉洁高效的蜀汉政府也存在世族和庶族之间的争斗吗?贯穿于刘焉父子和刘备父子执掌时期的叛乱不是益州各地的豪强吗?有世族什么事?世族和豪强有必然联系吗?我们继续从魏延身上找线索。


一、魏延的南郑侯是个什么档次的侯爵?

按照《魏延传》的说法,魏延是以部曲的身份加入刘备集团的(以部曲随先主入蜀,数有战功,迁牙门将军),具体时间推测是刘备投奔刘表驻守新野县时,魏延应征入伍,并应该在博望坡大胜夏侯惇军团一役中崭露头角,但是部曲的身份比较低下,和豪强难以类比。何谓豪强?名下没有大片的土地,每年没有大笔的地租收入,谁敢自称“土豪”?怀里揣个土豪金到处炫,不叫土豪,那叫213青年。那么魏延到底有没有可能成为土豪呢?蜀汉政权授予爵位有几个时间点,取成都,夺汉中,关羽覆灭,夷陵大败,这些事件都属于蜀汉政权的草创阶段,是不可能大规模封爵的,何况是否颁发爵位是和军功紧密相连的,爵位主要给有军功的将领,文官获得爵位很稀少且必须参与过军事行动的才能获得。

1、第一个时间点是刘备称帝之前。作为蜀汉政权的第一将关羽终身都只是亭侯,汉寿亭侯还是曹袁官渡大战之前曹操代表东汉朝廷授予的,张飞在赤壁大战后参与南征四郡,才得爵新亭侯(先主既定江南,以飞为宜都太守、征虏将军,封新亭侯),马超为都亭侯(以超为平西将军,督临沮,因为前都亭侯),黄忠因汉中大捷才获得亭侯之下的爵位关内侯,赵云干脆没有爵位;三大谋士中的诸葛亮军衔从军师中郎将到军师将军,什么爵位也没有。军师中郎将庞统死后才追认关内侯。尚书令、护军将军法正到死和诸葛一样没有爵位。废太子刘封尽管作为副主公挂独一无二的副军将军衔也没有爵位。这个时间点只有一个例外,刘封和孟达领军出汉中沿汉水而下打到上庸郡时,太守申耽投降,刘备为他保留了以前的乡侯爵位(先主加耽征北将军,领上庸太守员乡侯如故《刘封传》)。这个阶段能得到刘备授予的亭侯爵位就只有张飞一人,此时的亭侯也只有关张马三大将。

2、第二个时间点是刘备称帝时。马超晋衔元帅、晋爵斄乡侯(章武元年,迁骠骑将军,领凉州牧,进封斄乡侯《马超传》),张飞晋衔元帅、晋爵西乡侯(章武元年,迁车骑将军,领司隶校尉,进封西乡侯《张飞传》),此两大元帅均为乡侯;诸葛、李严两大托孤重臣仍然没有爵位,涿郡元老赵云也仍然没有爵位,简雍、孙乾等涿郡文人元老们更不用说了,狂挂中将衔也一样没有爵位,这时最高的爵位就是乡侯,且只有马、张两人。有的历史研究者认为诸葛的武乡侯和张飞的西乡侯都是县侯的说法是经不起推敲的。


3、第三个时间点是刘禅即位时。建兴元年蜀汉才增加了些爵位,打算亲统大军南征的诸葛亮跳过亭侯直接晋爵武乡侯(建兴元年,封亮武乡侯,开府治事。顷之,又领益州牧《诸葛亮传》),另一个托孤重臣尚书令、中都护、辅汉将军李严和诸葛一样从无爵直接跳到都乡侯(建兴元年,封都乡侯,假节,加光禄勋《李严传》),元老赵云才得到亭侯爵位(建兴元年,为中护军、征南将军,封永昌亭侯《赵云传》),豫州两大元老的刘琰从无爵到都乡侯(后主立,封都乡侯,班位每亚李严《刘琰传》),永安都督陈到从无爵到亭侯(建兴初,官至永安都督、征西将军,封亭侯《季汉辅臣赞》)。新锐军方明星汉中都督魏延才晋爵都亭侯(建兴元年,封都亭侯《魏延传》)。其他有些名声和军功的也基本只是关内侯和亭侯,如:荆襄系向宠为都亭侯(朗兄子宠,先主时为牙门将。秭归之败,宠营特完。建兴元年封都亭侯《向郎传》),南阳系大佬王连为亭侯(建兴元年,拜屯骑校尉,领丞相长史,封平阳亭侯),益州系重臣蜀郡太守杨洪为关内侯(建兴元年赐爵关内侯),江州都督费观为都亭侯(后为巴郡太守、江州都督,建兴元年封都亭侯,加振威将军)。至于有点名声但无军功的人根本就没有爵位了,如:号称和庞统齐名的太守级别的廖立,虚挂弘农太守衔的杨仪,曾任越隽太守的参军马谡,曾任牂牁太守的步兵校尉向朗(向宠的叔叔,马谡案的知情不报者),此四人均为荆襄系成员。稍后的诸葛南征也可以算在这一时间点内,这批征讨南中叛乱的将领中的几个佼佼者,也因军功晋爵亭侯,如:庲降都督李恢(南土平定,恢军功居多,封汉兴亭侯,加安汉将军《李恢传》),云南太守吕凯(凯为云南太守,封阳迁亭侯),永昌太守王伉(亦封亭侯,为永昌太守)。此时最高爵位仍为乡侯,且只有诸葛、李严和刘琰三人。

4、第四个时间点是建兴八年。建兴八年(231年),魏延取得羌中大捷后,晋衔一级上将(征西大将军),爵位跳过乡侯直升县侯南郑侯。和魏延一起出征的国舅吴懿获得乡侯爵位(建兴八年,与魏延入南安界,破魏将费瑶,徙亭侯,进封高阳乡侯,迁左将军《季汉辅臣赞》)。此时的李严即将于一年后被废,被废时仍然是都乡侯;刘琰开始酝酿和魏延吵架的情绪,直到被诸葛赶回成都,也是都乡侯。诸葛为了平衡派系,给魏延、吴懿晋爵的同时给丞相长史杨仪晋衔绥军将军,但没有给杨仪任何爵位,也就是说魏延是蜀汉政府晋爵的第一个县侯。

二、横空出世的豪强——魏延

魏延这个县侯爵位有什么特殊的待遇?对于被封为亭侯和乡侯的将领和官员来说,绝大多数只是虚封,无论在职还是退休,终身都不会去封地居住,只是政府按照亭和乡的税收标准给付封爵者钱粮,诸如都亭侯食邑两百户,亭侯食邑三百户。就是到了县侯的层次也存在虚封和实封的区别,实封的就会在封地大建侯府,该县实有户数无论是上万户还是只有几千户,其赋税收入除核定正常开支以外均归此县侯所有,县侯甚至能左右本县县令的考绩和升迁,成为当地的豪强,当年豫州梁国下邑县长刘繇就是因为不愿侍候贵戚,竟然辞官而去(举孝廉,为郎中,除下邑长。时郡守以贵戚讬之,遂弃官去《刘繇传》)。虚封的县侯的府邸通常在都城,中央政府按照一个固定的标准给付县侯钱粮。南郑侯的封地南郑县正是汉中郡的治所地,如果说魏延刚开始军政一肩挑就任汉中太守兼汉中都督时,可能太守府就是都督府(因为汉中郡为重建,曹操把人口基本迁光了,阴暗一下:曹操走的时候会不会把南郑县城的房子都烧光呢?);到建兴五年吕乂接任汉中太守时,北伐军团前军都督魏延的府邸只能叫凉州刺史府了,再到建兴八年,魏延成为征西大将军南郑侯的时候,朝廷会在南郑县为魏延划拨或新盖侯府,这是县侯的待遇和规格的事情,不可能马虎。但因此就说魏延是豪强是不是太牵强?难道魏延是蜀汉唯一的县侯吗?如果还有别的县侯,他们的封地在哪里?


1、第五个时间点是建兴十二年。诸葛和魏延离世后,第二批得到县侯爵位的,不出大家的意料,是姜维和吴懿两人,姜维自建兴六年二十七岁时回归蜀汉后,可以说是坐了直升飞机,当时就晋衔中将(奉义将军),晋爵当阳亭侯,随后中将加上将衔(征西将军。使用蒋记民国的军衔类比三国军衔只是为了说明和理解的方便,解放军的三等十级军衔制难以解释复杂的杂号将军),到诸葛去世的建兴十二年,仅仅六年时间,姜维仅33岁,就加衔特级中将衔(辅汉将军),跳过乡侯,直接晋爵县侯平襄侯(十二年,亮卒,维还成都,为右监军辅汉将军,统诸军,进封平襄侯《姜维传》),这个安排,整个蜀汉政府的官员们都能明白,姜维已经被诸葛指定为军事接班人,那么姜维的封地在哪儿?在凉州天水郡平襄县,是敌占区,只能是虚封。国舅吴懿作为羌中大捷的魏延副将,挂衔上将四年后,跳过一级上将晋衔元帅(十二年,丞相亮卒,以壹督汉中,车骑将军,假节,领雍州刺史,进封济阳侯),是此时蜀汉军方唯一的元帅(李严被废、刘琰被杀),从乡侯晋爵县侯济阳侯,封地在哪儿?敌占区兖州陈留郡济阳县,毫无疑问也是虚封。


2、蒋琬和费祎时代的县侯还有谁?因为蜀汉军方将领主要来自荆襄系、南阳系和东州系,那么支撑诸葛凉州战略的两大军方高级将领姜维和马岱虽然是边缘人物,但必须地位独显,马岱也得以晋衔中将加上将衔、晋爵县侯陈仓侯(岱位至平北将军,进爵陈仓侯《马超传》),晋爵的具体时间史料不明,但是我们能明确的是封地在司州扶风郡陈仓县,也就是说这个地方也是敌占区,是为虚封。诸葛去世仅三年,吴懿和马岱也相继去世(吴懿于建兴十五年卒《季汉辅臣赞》,公元237年),汉中太守王平接掌汉中都督(建兴十五年,进封安汉侯,代壹督汉中),晋爵县侯安汉侯,晋衔特级中将(安汉将军),六年后(延熙六年243年)晋衔一级上将(镇北大将军)。吴懿的族弟上将吴班晋衔元帅、晋爵县侯绵竹侯(后主世,稍迁至骠骑将军,假节,封绵竹侯《季汉辅臣赞》),王平的同乡上将句扶也得以晋爵县侯宕渠侯(平同郡汉昌句扶忠勇宽厚,数有战功,功名爵位亚平,官至左将军,封宕渠侯《王平传》)。


3、只有汉中前线的将领才能出县侯。东线的永安都督、江州都督和南线的庲降都督是不是也出过县侯呢?根本没有,不要说县侯了,连乡侯都极为稀少。诸葛去世那年,邓芝晋升第一上将(前将军)并从汉中前线调任江州都督,才爵封阳武亭侯;延熙六年(九年后),邓芝在江州晋升第二元帅(车骑将军),爵位仍停留在亭侯,吴班于此时晋衔第一元帅(骠骑将军),晋爵县侯;此时的王平军衔(镇北大将军)虽略低于邓芝,但爵位已跳过乡侯晋爵县侯;当年和邓芝同批晋衔上将的句扶也晋爵县侯,辅匡晋爵乡侯了(第四位同批上将刘邕只是个关内侯)。永安都督一级上将宗预爵位才是关内侯(迁后将军,督永安,就拜征西大将军,赐爵关内侯),其他的如:江州都督本土系李福是中将亭侯(建兴元年,徙巴西太守,为江州督、杨威将军,入为尚书仆射,封平阳亭侯《季汉辅臣赞》)。南线最牛叉的庲降都督马忠只是亭侯,张翼任庲降都督时无爵位,才挂准将衔(绥南中郎将)。再来看权力中枢,丞相诸葛是乡侯,大将军蒋琬接班时才晋爵安阳亭侯,晋升大司马到去世,爵位一直停留在亭侯,大将军费祎到遇刺身亡也只是个乡侯(祎至,敌遂退,封成乡侯《费祎传》)。


4、魏延的县侯爵位最特殊。从史料可以得出两个结论,一是诸葛那个时代的县侯只有魏延一人!二是蜀汉政权的县侯只有魏延、姜维、吴懿、吴班、马岱、王平、句扶七人(杂号大将军高翔的爵位史料不明,因是常败将军,推测不超过乡侯),平均到诸葛、蒋琬、费祎和姜维四个时代,每个时代不足两位,其中有四位获得县侯爵位没几年均去世。除了魏延以外,从吴班开始的三位县侯的封地才在益州境内,元帅吴班的绵竹侯封地在益州广汉郡绵竹县,一级上将王平的封地在巴郡安汉县,上将句扶的封地在巴郡宕渠县。蜀汉主力大军长年驻扎在汉中前线,这四位在汉中效力的县侯有没有时间和精力去封地大置产业呢?魏延在汉中长达十年的军政一肩挑(建安二十四年到建兴六年),另外还有六年的时间,是南阳系的吕乂接任汉中太守,从魏延的三族被闪电夷灭来看,魏延的父族、母族和妻族全部搬迁到南郑县居住,也就是说魏延家族已经无可避免地在汉中郡南郑县枝繁叶茂了,问题又出来了,凭什么说魏延家族在汉中努力成为豪强,其他将领,特别是朝廷的文官们就甘心成为庶族呢?


三、诸葛亮是庶族吗?

蜀汉高官们都出身寒门吗?我们知道蜀汉政府实行的必然是高薪养廉的薪酬制度,否则将会出现两个棘手的问题:一是官员贪污横行将无法聚集大量财物支撑连年北伐;二是无法调动将领和官员们的北伐积极性。从食邑丰厚的县侯全部出自北伐将领就可以看出高薪待遇向一线有功将领倾斜的政策,那么以诸葛为首的文官们生活真的清廉吗?

1、家财散尽的蜀汉高官们。魏蜀吴三国高官中最清廉的无疑是蜀汉政府的官员们,他们的清廉在整个中华历史中恐怕仅次于明初的朱元璋政府,如果说明初官员们的清廉是洪武四大案吓出来的,那么蜀汉政府官员们的清廉是自觉的吗?诸葛率先做出了表率,遗言忠骨埋青山(亮遗命葬汉中定军山,因山为坟,冢足容棺,敛以时服,不须器物),自述身后只有薄产,并无殷实家资,果然言行一致(初,亮自表后主曰:“成都有桑八百株,薄田十五顷,子弟衣食,自有馀饶。至於臣在外任,无别调度,随身衣食,悉仰於官,不别治生,以长尺寸。若臣死之日,不使内有馀帛,外有赢财,以负陛下。”及卒,如其所言),诸葛说的这段话中的重点是“不别治生”,什么意思?诸葛作为爵封乡侯的丞相,薪酬待遇不会差,尽管诸葛疑似并非只有一个妻子(46岁时才有了儿子诸葛瞻,正妻黄氏结婚二十多年后生育诸葛瞻的概率非常之小),钱不花到购置田产和大娶美妾上,只能是充作公用,诸葛的木牛流马和连弩等诸多发明的初期经费会使用公款吗?再看诸葛亲自挑选的三大接班人蒋琬、费祎和姜维更是一个比一个廉洁自律,蒋琬蒋公琰讬志忠雅,当与吾共赞王业者也,费祎费文伟作为第二接班人不但有史料支持(诸葛亮於武功病笃,后主遣福省侍,遂因谘以国家大计……乞复请,蒋琬之后,谁可任者?”亮曰:“文伟可以继之。”《杨戏传引〈益部耆旧杂记〉》),他的廉洁奉公也是有史料支持的(祎雅性谦素,家不积财。兒子皆令布衣素食,出入不从车骑,无异凡人《费祎传引祎别传》,姜维更毋庸置疑(姜伯约据上将之重,处群臣之右,宅舍弊薄,资财无馀,侧室无妾媵之亵,后庭无声乐之娱,衣服取供,舆马取备,饮食节制,不奢不约,官给费用,随手消尽《姜维传》)。其他官员廉洁的也很多,刘备一直瞧不上眼的尚书令刘巴也是这样的官员(后代法正为尚书令。躬履清俭,不治产业《刘巴传》)。诸葛的“不别治生”, 蒋琬的“讬志忠雅”,费祎的“家不积财”,姜维的“随手消尽”和刘巴的“不治产业”是一个道理,高官们不是没有钱去购置田产,而是甘于做一个庶族。不甘心的例外也有,刘琰就有钱养一群婢女声色犬马。


2 、这样的越隽太守会是搜刮民脂民膏的贪官污吏吗?自诸葛亲征平定南中豪强叛乱之后,越隽郡的豪强们并没有老实,建兴十一年,南夷豪帅刘胄反,扰乱诸郡(《马忠传》),相继杀死中央政府任命的郡太守龚禄和焦璜,以至于后来的太守根本不敢去治所邛都县上任,而是待在八百里外的安上县城,越隽郡名存实亡(叟夷数反,杀太守龚禄、焦璜,是后太守不敢之郡),庲降都督张翼平叛不力被调离,新任都督马忠率领新任太守张嶷成功剿灭刘胄等豪强,张嶷随后治理越隽郡十五年,深的民心(在郡十五年,邦域安穆。屡乞求还,乃徵诣成都。民夷恋慕,扶毂泣涕,过旄牛邑,邑君襁负来迎,及追寻至蜀郡界,其督相率随嶷朝贡者百馀人),张嶷去世时,少数民族群众们更是悲痛欲绝,为张嶷立庙祭祀(南土越巂民夷闻嶷死,无不悲泣,为嶷立庙,四时水旱辄祀之《张嶷传》)。这充分说明了南中民众到底是支持豪强统治还是欢迎蜀汉政府空降太守!太守张薿简直是焦裕禄式的革命好干部啊。


3 、食邑丰厚的爵位并不能放倒高风亮节的文官们。蒋琬刚接班时,为了表彰大内总管董允(侍中),打算授予董允爵位,号称蜀汉四相之一的董允坚决推辞不要(尚书令蒋琬领益州刺史,上疏以让费祎及允,又表“允内侍历年,翼赞王室,宜赐爵土以褒勋劳。”允固辞不受),董允怎么管的大内?就是坚决不让刘禅采选美女进后宫,把淫兴大发的刘禅恨的牙痒(后主常欲采择以充后宫,允以为古者天子后妃之数不过十二,今嫔嫱已具,不宜增益,终执不听。后主益严惮之《董允传》)。董允的父亲董和又是怎样的人品呢?诸葛对董和在刘璋时代整治骄奢淫逸的益州豪强以及自身的清廉推崇之至(然县界豪强惮和严法,说璋转和为巴东属国都尉。吏民老弱相携乞留和者数千人……自和居官食禄,外牧殊域,内幹机衡,二十馀年,死之日家无儋石之财《董和传》)。


四、庶族火并豪强

以诸葛等人为表率的蜀汉高官们是廉洁高效的,争权夺利,骄奢淫逸的官员都没有好下场,刘琰被处死和李严被废是代表。我们知道蜀汉军政大员从属的派系是非常清晰的,五大派系:原从系、荆襄系、南阳系、东州系、本土系,后三系之间互有交叉。原从系是指涿郡帮、徐州帮和豫州帮。涿郡帮的刘关张赵和简雍、孙乾都是屌丝青年,徐州帮的糜氏兄弟是超级巨富,但是为了跟随刘备流浪,到荆州时早已家财散尽。豫州帮的名士陈群和徐庶先后脱离,坚持到底的刘琰是个豪门做派,武将陈到也应是出身屌丝。荆襄系的成员在豪强大地主蔡蒯两大家族的排挤下,只能是庶族,襄阳人马良兄弟、向郎、庞统、伊籍(流亡北士),江夏人费祎,南郡人董和父子、霍峻,零陵人刘巴、蒋琬,他们进入蜀汉政权后均以清廉形象示人。益州本土系豪强在刘焉父子多年的持续打击下,以贾龙和赵韪为代表衰落了。东州系的政治理想是打回中原,他们是不会在益州广置土地的,这样看来在关羽覆灭之前唯一有豪强冲动的就是南阳系了,代表人物前有刘封,后有魏延、李严,魏延第一个实封县侯,李严谋求巴州刺史都好理解,为什么祖籍幽州的荆州长沙郡罗侯(县侯)寇氏之子刘封要算做南阳系的领头人呢?这个后面再讨论。我们关心的还是杨仪为什么敢灭魏延三族,前面已经讨论了魏延正以不可阻挡的冲劲带领家族成员们向豪强之路奔去,那么杨仪呢?

1、杨仪是不折不扣的庶族寒门。杨仪字威公,襄阳人也。建安中,为荆州刺史傅群主簿,背群而诣襄阳太守关羽(《杨仪传》),杨仪作为襄阳当地人,年龄应比诸葛略小,比蒋琬略大,被曹操任命的荆州刺史征辟为主簿,进入荆州(曹占部分)军政中枢,应该是颇有能力和名声,竟然能在刘备取成都后叛逃,南奔江陵的关羽(虚挂襄阳太守),无论是带着仆人还是一两个族人,大规模举族南逃是不可能的。杨仪被关羽“推荐”到成都后任职尚书,又和顶头上司尚书令刘巴不和,杨仪这种叛逃法和官场性格,很容易被大家划入寒门,我们在前面的帖子中已经讨论了,杨仪之所以敢灭魏延的三族是两个原因:一是以为自己必然接任丞相;二是知道诸葛对待南阳系悍将的态度。第一个原因杨仪不敢保证,但第二个原因在汉中前线的军政官员们中间恐怕是公开的秘密了。


2、诸葛的政治理想是什么?是建立一个类似于现代政治文明的文官政府体系,这个理想的目标是:A、虚君实相(君主立宪);B、文官政府(不是简单的抑武重文,只是党指挥枪);C、指定接班人(权臣不能世袭);D、道德至上的用人原则;E、依法治国。无论是实现政治理想还是解决北伐的大笔军事开支,都必然需要蜀汉政府大力发展文官政治,消灭豪强政治,诸葛早已洞察东汉豪强政治的弊端,以魏延的性格和做派,魏侯爷和他的儿子们以及其三族在汉中怎么可能消停?主动维护丞相权威的杨仪怎么可能不知道诸葛杀马谡的苦衷和诸葛的政治理想?!坚决维护诸葛凉州战略的马岱又怎么会不坚决执行杨仪刀劈魏侯爷的命令?!问题出来了,诸葛这么早就表现出厌恶豪强的心思,刘备知道吗?匡扶汉室的大业远远还没有完成,有必要这么早就打压豪强和悍将吗?


0
很 好
0
一 般
0
差 劲
热门新闻
相关文章
上一篇: 蜀中无大将 被误解的三国先锋「廖化」
下一篇: 张飞日记
评论区
匿名

返回首页 | 收藏本页 | 回到顶部
Copyright 2010. 米兰百分百 Powered By Bridge.
京ICP备15050557号